新手也好懂!混音的基礎知識介紹
已更新:2022年10月4日
「混音」二字聽起來背後蘊含著強大的音樂背景知識、以及專業內容,讓許多初次接觸音樂創作的人感到怯步,當將人聲、樂器、音效等聲音結合在一起播放,卻達不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音色跟氣氛,加上混音軟體複雜的介面,還沒進行頭就暈了一半。也因如此,我想要藉由這篇文章聊聊基礎混音知識,也讓初次接觸 Adobe Audition 的朋友有個大概脈絡。
混音是甚麼?
其實混音就像幫女孩化妝,要如何根據每一個女孩不同風格的外貌,凸顯她的優點、淡化她的缺點,整體妝容可以讓外觀起到加分的作用,讓聲音透過混音處理達到一個完美的和諧,也就是我們要在混音階段達成的任務。
而我們要學習的技巧,就是如何在真實的聲音基礎上,透過混音軟體進行修正、跟調節,讓聆聽的體驗更好,但又不過度的處理讓聲音失真,才不會讓「生圖」跟「精修」後的照片變成判若兩人 XD
基本混音處理流程
基本上混音會透過以下幾個流程去進行,當然這個流程不是一定、只是概要,還是要依你錄製的環境、音檔的性質、配置去做適性調整,我主要會做的事情有以下這些:
去除噪音 → 去除齒音 → 調整音調 → 調整均衡 (EQ) → 進行壓縮 (Compressor) → 混響 → 母帶處理
1. 去除噪音
即便你是在非常安靜的環境錄音,但難免會有環境音或是其他細碎的噪音,所以判別噪音最實用的方法就是,建議你在錄製內容之前,都先 "留五到十秒鐘的空白",再開始錄製,因為我們後續才能採用這段空白音去做 "噪音採樣",讓 Audition 可以透過採樣去除整段音頻的背景噪音。
2. 去除齒音
如果你的麥克風品質較一般,並非專業錄音間裡的設備,那麼難免會有齒音或是噴麥的狀況出現,像是我們在發出「ㄔ、ㄘ、ㄎ、ㄑ、ㄊ」這類發出氣音的字眼,也就是所謂的齒音,就會需要在混音階段透過軟體幫助去除齒音。如果想要避免齒音發生,建議花個幾百塊添購一個防噴罩,可以大幅提升你錄音的品質。
3. 調整音調
難免在錄製人聲或彈奏樂器會有走音的情況發生,我們同樣可以利用軟體去調整音調,當然這也仰賴你基本的樂理知識,才會知道如何調整以達到準確的音高。
4. 調整均衡 (EQ)
由於每個人的聲音都會有高低頻之分,為了在搭配樂器聲及與其他聲音上的和諧,會需要透過均衡器去微調各個頻率的音量。但調整 EQ 需要大量的經驗累積,也是非常難的一個部分,怎麼調聽起來最舒服、怎麼調才不會讓聲音打架,這樣表達可能有些抽象,建議可以透過實際操作、多練習用耳朵去頻率跟音量的變化。
5. 進行壓縮 (Compressor)
在錄製一首歌曲時,我們並沒有辦法要求歌手從頭到尾都用同一個音量唱歌,唱到激動處時音量通常大很多,或是樂手在彈奏時也沒有辦法要求鼓手、或是吉他手刷 chord 的力道維持在一定的範圍,那當人聲、樂聲合併在一起時,就會出現人聲太小、樂聲過大,或是人聲過大、樂聲太小的問題,那 Compressor 就是為了去調整大聲跟小聲之間的距離,讓整體動態聽起來是平衡的,又可以完美讓整首歌有情緒上的變化。
6. 混響
因為錄製通常都是在專業錄音間、或是一般房間裡進行的,所以如果要創造大型空間裡錄製的效果,就需要在混音階段加上 "混響",創造空間感。
7. 母帶處理
母帶處理是最後的妝點,包含整體的均衡、音量、均衡等都可以在這邊做最後的加強,但母帶處理沒有辦法讓你的音頻起死回生,如果前期的音質太差,還是沒有辦法透過母帶處理去拯救,依然要回到問題本質上去解決。